学术会议上,再也见不到那个飘逸着满头白发的和蔼老人了,2015年11月22日,您走完了不平凡的82年人生。
1956年9月,您第一次在青岛见到了大海,从此一片丹心勘碧海。
1958年—1960年,我国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海洋调查。您和同事的足迹踏遍了渤海、黄海、东海和北部湾,为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业内评价您是海洋沉积学开拓者,这是因为您从事陆架沉积作用研究,创建和发展了我国海洋沉积学研究,在我国最早提出和建立了中国大陆架的沉积模式,并编绘了第一幅较完整的中国海陆架沉积类型分布图。
您开拓了很多新的研究领域,率先从研究渤海悬浮体着手,系统研究了细粒物质在我国陆架海的搬运与扩散,阐明海底黄土沉积是末次冰期时近源风成的产物,同时发现并研究了菲律宾海深海区的“类黄土”陆源沉积,推动了海洋风成沉积作用的研究。
生前您常言:“科学是没有国界的,许多研究都是通过国际间的合作完成的。”您是国际合作的实践者。最典型的例子是,在中韩两国尚无外交关系的时代,您推动两国积极开展海洋科学合作研究。您曾被韩国仁荷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,这是我国第一位获此荣誉的海洋科学家。
您特别重视海上调查技术的建立,亲自参加海上调查达二十多个航次,几乎跑遍了除台湾海峡以外的全部大陆架海域,为我国建立完整的海洋地质与沉积学海上调查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“看海是浪漫的,出海是艰苦的。但是每当我站在海边眺望大海,又觉得胸怀开阔。”大海成就了您的事业,更影响了您的胸怀。
您密切关注国家战略需求,为我国大陆架的划界提供战略咨询和科学依据。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您还在呼吁,希望科学有序地进入西太平洋深海研究领域,通过8—10年的探索与研究,实现我国深海科学研究的突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