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门赌场

图片

  您的位置:首页>相关新闻及评论
解读:科学类诺奖得主“古稀现象”的背后
发布时间:2016-10-07 来源:新华网 徐超 【字号:  

诺贝尔奖。(图片来源:新华/美联)

  2016诺奖得主:大隅良典(上,生理学或医学奖);(中,物理学奖,从左往右)戴维·索利斯、邓肯·霍尔丹和迈克尔·科斯特利茨;(下,化学奖)让-皮埃尔·索瓦日、弗雷泽·斯托达特、伯纳德·费林加。(图片来源:新华/法新)

海森堡(左)和迪拉克。(图片来源:诺贝尔奖网站)

  本月初,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、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先后揭晓。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,那就是今年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70岁,其中“最年轻”的65岁,多数人超过72岁。

  追溯到上世纪前50年,科学类诺奖得主的平均年龄“只有”56岁。在科学迅猛发展、研究领域日益细分的背景下,科学类诺奖得主“老龄化”趋势愈加明显。一些研究诺贝尔奖的专家说,现在的诺贝尔奖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几十年前的科学和发展成就。

  【科学“大爆炸”等候期漫长】

  诺贝尔博物馆馆长古斯塔夫·谢尔斯特兰德说,大约100年前,世界上只有大约1000名物理学家;如今,全球范围内的物理学家大概有100万人。

  “这是(诺奖反映科学成就愈发滞后的)一个重要原因,”谢尔斯特兰德说,“获得诺贝尔奖的等候时间越来越漫长,你不会在取得(研究)突破后马上得奖。”

  如今,即使是同一个细分领域,开展类似研究的科学家也可能数以千计。因此,即使有科学家很年轻就有重大研究发现,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执行相当高的验证标准,在经过十多年乃至几十年的同业评估论证后,颁发相关奖项。

  谢尔斯特兰德提到,上世纪初,量子力学创立,现代物理学研究迎来革命性的发展期,相关领域频频有重大发现,不少物理学家非常年轻。也就是在这个特殊时期,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以相对迅速的程序认可了科学家的成果。上世纪30年代,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维尔纳·海森贝格和保罗·迪拉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仅31岁。

  【滞后的认同 时间的回报】

  回顾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,另一个现象或许可以印证诺奖“反映滞后”的现象,那就是诺奖得主的性别“鸿沟”。

 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,尽管如今科学界的男女比例仍然失衡,但女性科研人员的比重已经提升不少。然而,时至今日,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几乎全部是男性。由此可见,现在的诺奖男女比例反映的是几十年前科学界的大致状况。

  反映滞后,意味着几十年前的成果在今天得到某种程度的认可,也意味着今天的成就可能在几十年后才会得到认可。

  科学界相信,随着多元化水平的提升,诺奖性别失衡现象终有一天会得到改善和纠正。

(责任编辑:侯茜)
关闭页面
© 1996 - 2016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: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:100864